春节的传统习俗事例
春节,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,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底蕴,宛如一部厚重的民俗史诗。每一项传统风俗,皆是华夏儿女心底对美好生活的祈愿,对团圆和睦的坚守。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内容,深度探寻那些丰富多彩、韵味悠长的春节传统风俗,重拾记忆中的年味儿。
春节的传统习俗事例【篇1】
开门炮
初一凌晨,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“开门炮”,全城一片爆竹声,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,俗谓“接年”。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,燃放后纸花满地,灿如云锦,形成满堂瑞色,喜气洋洋。
春节的传统习俗事例【篇2】
江苏特色风俗
武进人年初一早晨,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,供上茶果、年糕,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,谓之“拜神影子”。江宁人有春节“打神鼓”之习俗,由大旗开路,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。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“烤头风”之习俗。南通人在每年正月十五都会“放烧火”,俗称“照毛虫”、“炸麻虫”,也称“照田财”,希望除尽害虫,盼望来年丰收。在南京,“家家走桥,人人看灯”是过年的一大习俗。
春节的传统习俗事例【篇3】
江西遂川:点年灯留火种
大年三十晚,遂川山区农户家中大小厅堂、阁楼、房间等处,都要点燃一盏灯谓之“点年灯”;除夕吃完团圆饭,城乡家庭都要在灶膛里埋入木炭、茶枯饼等燃料留下火种,锅里放足水,次日清晨,捅开即着火,并利用锅中热水煮饭,以示火种延续不断,取“吉祥红火”之意,谓之“留火种”。
春节的传统习俗事例【篇4】
年初二,回娘家
在正月初二这一天,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,而且要与丈夫同行,所以这一天又称为“迎婿日”或者“姑爷节”。因为在这一天女婿要给岳父、岳母拜年,女婿尽一份孝心也是中国人和谐家庭观的体现。
春节的传统习俗事例【篇5】
庙会与舞龙舞狮
北方一般在腊月末至正月十五期间举办庙会活动,营造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;而南方一般会举行舞龙舞狮活动,寓意着祈求风调雨顺、平安健康。
春节的传统习俗事例【篇6】
接财神
在北方地区,在除夕这一天夜里,有迎接财神的民间习俗。到了除夕子夜时分,女主人下厨房煮饺子,男主人提灯到户外接财神。然后在家中庭院里摆上供桌,点燃香烛,跪拜上香。女主人把饺子煮好后,要先捞上一碗贡献给财神,然后再把其余的饺子分给家人,大家一起开开心心过年吃饺子。
春节的传统习俗事例【篇7】
压岁钱
压岁钱,也叫“压祟钱”、“压胜钱”、“压腰钱”,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。
除夕这天晚上,吃过年夜饭后,家庭里的长辈,或者一家之主,就会给孩子们分发钱币,是用红线串起来的铜钱,然后挂在小孩儿的胸前,寓意是驱邪避灾。到了现代,虽然也流行压岁钱,但形式有了很大不同,大家给的已经不是铜钱了,而是用红包包的纸币,已经失去原来驱邪避灾的含义了。
春节的传统习俗事例【篇8】
吃饺子
在北方地区,除夕夜流行吃饺子的民间习俗。俗话说:“过年谁家不知饺子”,就是由此而来。吃饺子的寓意,是更岁交子,子是子时,交与饺谐音,吃饺子有喜庆团聚、吉祥如意的含义。又因为饺子外形像元/宝,所以吃饺子也有招财进宝的意思。
春节的传统习俗事例【篇9】
守岁
除夕守岁,也叫“熬年”,也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。就是大家在除夕都不睡觉,一直等到大年初一的早晨,迎接新年的到来。这个民间习俗,历史也很悠久,在西晋的《风土志》中,就有记载。
守岁有两层含义:老年人守岁,有珍爱光阴的含义;年轻人守岁,有为延长父母寿命的含义。
春节的传统习俗事例【篇10】
团圆饭
除夕在民间也叫年三十、大年夜,是新年旧年更替的时候,所以在祭祖完毕后,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,围在桌子边,一起吃年夜饭,迎接新年的到来。团圆饭,代表的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意思,所以家中的所有成员,即使出了远门,也要及时赶回家中,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。如果有人实在不能回家,那也要将碗筷摆上,象征一家人团圆吉祥。
春节的传统习俗事例【篇11】
祭天地、祭祖先
每逢大的节日,我们中国人都有祭天地、祭祖先的习惯,除夕当然也不例外。一直到现在,民间很多地方,还保留着这种习俗,都会举办隆重的祭祀仪。
孔子说: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”。祭祀祖先,祭祀天地,代表着人要有敬畏之心,感恩之心;祭祀祖先,代表着对祖先的缅怀和感念,是中华孝道的一种传承方式。
春节的传统习俗事例【篇12】
放鞭炮
传说在很久以前,有一种叫“年”的怪兽,长眠于海底深处,一到春节的时候,就会出来寻找食物,伤害人类。这种怪兽非常凶猛,没有人能够制/服,但却害怕“噼里啪啦”的声音,所以人们就发明了鞭炮,每到过年的时候,就会燃放鞭炮,驱逐年兽。
春节的传统习俗事例【篇13】
贴福字
过年之前,在我国民间,家家户户的门上、墙上、门楣上,还会贴上大大小小的“福”字,祈福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福气多多,吉祥如意。
这个福字,往往都会倒过来贴,意思是说“幸福已经来到”、“福气已经到了”,为家人祈福的愿望,已经实现了。
春节的传统习俗事例【篇14】
贴门神
在过年的时候,除了贴对联,人们还会在大门上贴上门神,以求一家人的福寿康宁。门神一般是两个武将,戴着金盔金甲,一个手持钢鞭,一个手握银枪,或者拿着其他各种武器,怒目圆睁,相貌狰狞,随时准备为保护一家人而战斗。因为民间的大门一般是两扇门,所以就是两个门神,一边一个。
几千年来,两个门神的版本很多,比如有赵公明、岳飞、韩世忠、杨宗保、穆桂英等等,都是些武艺高强、精忠报国的英雄。直到唐代以后,才出现了现在经常看到的版本:秦琼和尉迟恭。
春节的传统习俗事例【篇15】
贴春联
除夕这天,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,喜迎新春。现在的春联,都是纸张做的,其实在古时候,是由桃木做成的,叫作“桃符”,不叫/春联。宋代王安石中的《元日》中写道:“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”,说的就是这个“桃符”。
后来纸张大量出现,人们才开始在纸张上写对联,叫作“春帖纸”,直到明代,才正式有了“春联”的称呼。